柏金遜救星 港產防震手套

柏金遜症患者大多受手震困擾,影響起居生活。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生禤彥勳的碩士畢業專題正是研究防震手套的理論,幫助病人減輕病情。為將理論實踐變成產品,向學校申請休學,創立 MedEXO Robotics 專心開發,目標集資 100 萬美元種子資金,要將這款手套量產,成為平民化的柏金遜病人日常工具。
現時愈來愈多創業公司關注醫療科技,如 2013 年 Google 收購生物技術公司 Lift Labs 所推出的智能匙羹 Liftware,幫助柏金遜症患者進食。微軟劍橋研究中心研究出防震手帶 Emma,讓病人重新執筆寫字。MedEXO Robotics 的防震手套目標更進一步,要令患者可應用在生活中任何場合,重過正常生活。
禤彥勳表示,見到有朋友家中的長者患上柏金遜症,單是手震問題足以影響生活,連拿起水杯飲水亦不能。這引起他想發明一些技術幫助行動不便病人做復康治療的興趣。
在入讀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院前,中學時代的禤彥勳已愛上科研,當時研發出給截肢傷殘人士用的機械腳。他在研究院主修醫療機械人與圖像引導介入研究,即微創手術用的機械臂。教授知道他過去的研發項目,建議研究外骨骼裝置,兼可為學院發展醫療機械。
[row][double_paragraph]

防震手套用上特製布料, 通電後可局部拉緊,達至防震效果。
防震手套用上特製布料,通電後可局部拉緊,達至防震效果。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防震手套現時還在開發階段,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
防震手套現時還在開發階段,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

[/double_paragraph] [/row]

學術論文變產品

結果他的碩士課程專注研究手戴式機械臂,從理論到雛型,開發出一件從肩膊到手臂的支架,有效減低手腕至手掌的抖動。既然證明想法可行,禤彥勳在畢業後決定進一步發展,把學術研究轉化成產品。
他指出,目前全球大約有 1,000 萬人患柏金遜病,其中約 5% 未到老年便發病。當中最困擾肯定是靜止時的手震問題。事實上,該病的醫療成本相當高,美國平均每名病人每年開支 250 萬美元。若手戴式機械臂能為他們解決問題,起碼可應付日常生活。再者,香港人口老化加速,需要更多創新醫療科技減低社會成本。
以這目標出發,將碩士課程的研究成果視為第一代雛型。禤彥勳在 2015 年帶著研究回港,不久後造出第二代雛型,從手掌的活動推展至手指,不過仍要連接體積頗大的摩打和電池。繼而發展至第三代雛型,用上 3D 打印製作支架,基本上已掌握技術原理,能透過感應器探測病者手部震動,如震幅、頻率和動作等,並以摩打產生相應的反向力抵消震動。下一步便著手改善產品造型。

從畢業項目至手套設計,禤彥勳的防震手套經過多個雛型設計。
從畢業項目至手套設計,禤彥勳的防震手套經過多個雛型設計。

手套設計應受落

機械手臂的設計雛型始終未符合實際環境。禤彥勳指出,當身體出現問題時,病人往往因為跟常人有異,不敢外出或跟人接觸,甚至斷絕社交。「要柏金遜症病人戴著這機械臂怎能自在出外,因此要開發可隱藏的防震裝置。」
其後他改變設計,以特製布料的手套,達到同樣減輕手震的效果。他解釋,布料上滿佈電線,經通電後可拉緊變硬,為使用者作力點支持。戴上這手套後,在手震的相反方向通電,手套部分布料自動拉緊形成阻力,可有效防止震動。「目前尚在研發中,只要防震手套做到跟一般手套無異,相信柏金遜病者會接受使用。」
他透露,已獲一位在英國倫敦修讀時裝和物料設計的專家加盟團隊,待她畢業後將全身投入一同研發。除了防震效果,新款手套更可給一般人使用,提升個人能力。例如搬運重物時減輕壓力,施予更少力度達到同樣搬重物效果,或同一力度可搬更重物件。不過,一切在研發中,未知重力效果如何,卻是醫療以外的另一潛在商業用途。

借培育計畫加速發展

回港初期,為募集研發資金,即創立 MedEXO Robotics,同時參加多個本地培育計畫,如特區政府的社創基金、商界的 AIA Accelerator、星展基金會、南豐作坊,也曾在 RISE、Entrepreneur Square 等創業平台亮相。
去年又參加環球電梯募投比賽,入選最後 10 強。但當時身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禤彥勳未能親身參與。之後他決定向學校申請休學3個學期,把握機會專注開發防震手套。目前正跟幾位投資者商討,尋找 100 萬美元的種子資金開發產品。「始終研發硬件產品需要較高成本,若獲得投資後,將可擴大研發規模,加速開發過程,及早讓病人受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