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助力 運動員屢創佳績

東京奧運會完滿落幕,港隊運動員用汗水為香港創下歷來最佳的奧運記錄,各地選手亦打破了多項奧運記錄。場上除了在台前精彩比賽外,台後亦有另一場科技戰;各地團隊為選手在賽前準備的裝備和訓練配套,當中亦涉及到不少科技的元素。運動員最多謝的人除了是自己和身邊的人外,還要多謝另一個幕後功臣 — 運動科技。

如「雲」上跑步 助破記錄

東奧的焦點之一是田徑場上的跑道。不少選手對東奧的跑道也讚口不絕,來自美國的跑手 Ronnie Baker 表示,在東奧的跑道上跑步,就像在雲上跑步一樣。跑道由意大利公司 Mondo 製造,今次他們設計了一種特別的表層,運用了立體橡膠顆粒和聚合物系統融合在跑道的頂層,並添加到半硫化化合物當中;下層設有氣墊,採用蜂巢形的底層設計,幫助運動員在跑步時吸震、儲能及即時的能量回彈。運動員跑步時,氣墊下所承受的壓力會轉化成衝擊力,形成更大的回彈力回饋給運動員,令運動員在跑步時有更大的動能提腿,成為今屆田徑比賽不少運動員打破個人紀錄、奧運紀錄和世界紀錄的因素之一。

由意大利公司Mondo製作的跑道,分成了兩層,令跑手跑出更佳成績,大獲好評。

破風戰衣 伴女車神出戰

本港代表李慧詩的戰衣亦大有來頭。戰衣由科大風洞實驗室研發,採用流線型設計;經科大風洞實驗室進行多次的測試,例如風向、風向系數、溫度等。為了配合李慧詩的日常練習,團隊利用 3D 掃描器掃描李慧詩後造出她的模型,並模擬比賽時的姿勢,以代替其進行各項測試。

團隊為李慧詩製作出她的模型,由她的「分身」替她進行各項測試。(圖片來源︰香港體育學院)

戰衣針對運動員承受風阻較多的地方,採用混合物料及運用縫製技術製成。旨在降低運動員在比賽時要承受的阻力,提升運動時的速度。國際單車聯會亦認證新戰衣比以往的戰衣節省了 2.5% 的功率,提升李慧詩的比賽速度,令她在比賽時可以發揮得更好。當然除了跑道和衣服的設計,運動員及團隊在背後的努力才是最重要。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的戰衣由科大自2019年開始研發,而在今次東奧終於在頒獎台上呈現人前。(圖片來源︰香港體育學院)

摘金背後的科技戰

練習會使運動員進步,而為選手度身訂造的練習,成效相信會更高。台灣選手郭婞淳在東奧女子 59 公斤級舉重項目中為台灣摘金,她背後的練習亦成為了幫助她奪金的因素之一。台灣科技部利用影像分析和 AI 技術收集郭婞淳訓練和比賽時的資料,包括施力點和槓鈴軌跡。訓練時, AI 會分析選手舉重時的二段發力,分別是提鈴期和發力期,系統透過觀察槓鈴軌跡和高度,分析出選手在二段發力時姿勢和發力是否正確。

郭婞淳團隊在她進行練習和比賽時,為她進行多項觀察,令教練可以為她作出針對性的訓練,成就奧運金牌。(圖片來源︰郭婞淳instagram@kuohsingchun_offical)

教練亦可以分析選手的動作和有沒有受傷,因應選手情況調節練習的強度。除了 AI 外,台灣亦設有智慧舉重訓練鏡,運用鏡像理論,分析選手在舉重時的骨架、手肘、膝蓋的角度等,讓選手了解自己訓練時的動作,從而作出改善。在比賽期間, AI 亦會即時分析出郭婞淳和對手的身體情況,找出自己和對方的弱點,從而在戰略上作出調整。

台灣利用鏡像理論,讓運動員可以觀察自己舉重時的動作和身體運用,從而作出改善。

觀察心率與表情 監察選手情緒

南韓在射箭方面稱霸多年,單計東奧南韓已在射箭比賽中奪得 4 面金牌。南韓採用高科技訓練射箭運動員,開發了一部射擊機器,模擬運動員的比賽情況,利用相同的力度、方向、壓力等,找出運動員射箭時會出現的變數,從而作出改善,提升命中率。

南韓當地更為選手們模擬了東奧的比賽場地,令選手可以更快適應當地的環境,左邊是南韓當地模擬的場地,而右邊是東奧真實的比賽現場。(圖片來源︰Korea Archery Association)

另外,亦利用生物辨識技術,觀察運動員的心率、呼吸和表情變化。當偵測到運動員的情緒不穩時,便會為運動員提供「冥想 App 」,讓他們放鬆自己。通過這樣的訓練,令運動員在比賽時可以擁有更好的表現

運動員被安排在棒球場上訓練,更找來吉祥物在一旁騷擾選手訓練,目的是訓練選手們的專注力,穩定他們比賽時的表現。(圖片來源︰ BearSpotv 베어스포티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