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直說】前車可鑒︰汲水門大橋事故凸顯通報機制不足之處

edcb4bd34a9767ea2161f7634250824d0399bbec.jpg

筆者認為香港多年來雖經歷風風雨雨,但總算是一塊福地,甚少遇上嚴重的天災人禍,話雖如此,我們亦應該居安思危,要明白「危機」只能減低但不能夠避免,就以是次汲水門馬大橋事故為例,雖是自建橋以來首次這類型意外,可謂 18 年一遇,幸好最後沒有出現災難性的結果,不過卻引發了一些潛在危機,若不盡快想出有效的應變方案,我們未必能夠承受下一次的衝擊。

事件源於 10 月 23 日晚上,通往香港國際機場及大嶼山的唯一陸路交通青嶼幹線,其中一段的汲水門馬大橋發生撞船事故,一艘船疑駛經汲水門大橋下水域時,船上高物碰及橋底,觸動青馬橋管理公司按指引封橋,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要全線封閉作緊急安全檢查,其間來往機場陸路交通完全癱瘓,港鐵機場快線暫停,東涌線只能維持香港站至青衣站服務,大批旅客及大嶼山居民受影響。陸路交通癱瘓近 2 小時至晚上約 10 時,經路政署人員檢查證實大橋結構安全,青嶼幹線始恢復通車。

cea5841ab3049a1063437e38edd447bbd8e69598.jpg

從積極的態度去看,事件令大家更安心使用這條大橋,事關證明了觸動感應器警報仍是行之有效,問題只集中於改善通報機制及應變計畫的啟動時間。首先是改善通報機制,是次事件令整個大嶼山與世隔絕,筆者明白從政府以行政角度而言,在未了解事件的情況下未必想公告天下,但由於東涌及大嶼山等近年發展迅速,居住人口激增,再加上連接繁忙的國際機場,若不能以極速有效的方法去通知全港 700 萬市民,便可能有更多市民湧入及被困在路途中,將令事件更複雜、更難解決。其實香港多年來以先進的資訊基建及網絡自居,要迅速廣傳一個重要迅息並非難事,只要透過傳統媒體如電台及電視台,加上新媒體如社交網絡,相信 15 分鐘內可以廣傳給 70-80% 全港市民,問題是欠缺一個清晰的統籌,亦反映出政府的資訊欠透明度。

事件雖已告一段落,但值得一讚是政府迅速地安排了跨部門會議,並作出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包括考慮開放海天碼頭,若有需要,可以將海天碼頭非禁區化,為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使用有關航道的船隻應該知道大橋的高度限制。總結,筆者認為要汲取教訓之餘,更應詳細考慮城市規劃,否則當未來機場儘管有「三跑」,若再面對類似或更嚴峻的危機,恐怕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