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公開

任何人都可以創造網絡上的資訊,但當中有大量不實、涉及仇恨等內容,對於這些資訊是否應該被刪除,一直有爭議。誰能操控這些資訊的去留權?訊息產生者、資訊平台、當地政府?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後兩者手握大權。

一向鼓吹資訊自由的Google,卻因為世界各地不同的法律會影響其產品和服務所提供的內容,無可避免要實施刪除內容的手段。為讓大眾了解身處的地區有多少內容曾被政府、司法部門或企業要求刪除,該公司自2009年起針對要求移除資訊作出記錄,並每半年向大眾披露《資訊公開報告》( Transparency Report )。

揭示政府的要求

最新的《資訊公開報告》涵蓋145個國家或地區。香港的司法及行政部門在 2019 年 1 月至 6 月,向 Google 提出 14 項移除內容要求,包括 5 次誹謗、 4 次詐欺、 2 次隱私權和安全性等,總共要求移除 28 個項目,涉及的分別是 17 項網頁搜尋、 6 項 YouTube 、 3 項網誌等。香港被要求刪除最多內容的一段時間則在 2013 任年 1 月至 6 月,達 370 項,均與 YouTube 版權有關。

目前, Google 有專責團隊負責審視相關要求,但大多在 YouTube 上的內容會由人工智能系統自動刪除,不經人手。 Google 表示,一般來說,如收到政府通知有關非法的內容會由團隊仔細及全面審查,再根據內容是否確實違反當地法律或內容政策限制而決定。若內容涉及鼓吹自殺或傷害他人、誤導訊息或假新聞等,都會按要求移除內容。對於一些要求不夠明確、不確定政府部門希望移除哪些內容、沒有指明網址等, Google 未必會依從。

過去,政府要求移除內容的原因很多,包括涉嫌誹謗、疑似違反當地禁止仇恨言論或成人內容的法律。最近也曾收到各國政府要求移除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關的假新聞影片和直播,防止影片誤導大眾。

除了 Google 、 Facebook 、 Twitter 等社交平台都有相應的內容移除措施,亦有團隊負責,大多都表明按照當地的法律行事。這最可圈可點,因為把關之力都在這些平台上,附和政府的自然可以手起刀落,推崇言論自由的當然握得較緊。只望後者是大多數,保持網上資訊清潔。

Google每半年就會發布新的《資訊公開報告》,讓大眾了解各地政府要求刪除內容的狀況。
Google每半年就會發布新的《資訊公開報告》,讓大眾了解各地政府要求刪除內容的狀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