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2080 非公版顯示卡 架構、跑分效能全面睇

NVIDIA 發表了 GeForce RTX 2080 Ti、RTX 2080 和 RTX 2070 幾近一個月,網上已充斥大量 RTX On vs RTX Off 的二次創作圖,大家也應該對其 Founders’ Edition 的瓦斯爐外觀設計有深刻印象,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最重要的是 NVIDIA 終於在今晚解禁,讓媒體公布跑分結果!

究竟今代 Turing 架構 RTX 20 系列對比上一代 Pascal 的 GTX 10 系列,有多大的效能提升?值不值得買新顯示卡?我們《PCM》就搜羅了三張新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AMP、MSI RTX 2080 Gaming X Trio 和 GALAX GeForce RTX 2080 SG Edition,現在就為大家揭曉答案!

rtx-2080-ti-2080-2070-spec

GPU 架構分析

RT Core:RTX 即時光線追蹤技術

今代新卡最備受注目的是 Real Time Ray Tracing(即時光線追蹤)的 RTX 技術,因此 NVIDIA 也摒棄過往的「GTX」命名方式,改稱為「RTX」系列。簡單來説,RTX 技術即是運用 Turing GPU 內的 RT Core(RT 核心),在遊戲和多媒體中,實時造出仿如拍攝電影般迫真細膩的光影效果,當中要模擬及運算光線於遊戲空間裡的路徑,各個物件的表面會呈現甚麼樣的反光影像,不同的物料會如何影響反光效果,以及整個空間有哪些位置較光,哪些位置較暗等等,大大提升遊戲環境的像真度。RTX 技術詳情可參考之前的文章,另外我們的遊戲評測同事 Nikita 也在這篇文章發表他對 RTX 看法,究竟 RTX 對比過往 NVIDIA 的 DirectX 11 和 TressFX Hair 有何不同。

Turing GPU 架構
Turing GPU 架構圖。
未來支援光線追蹤技術的遊戲
未來會有大量支援光線追蹤技術的遊戲。

Tensor Core:DLSS 反鋸齒技術

除了 RT Core 之外,今代 Turing 架構 GPU 亦搭載 Tensor Core(Tensor 核心),來針對處理 DNN( Deep Neural Network / 深度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運算,譬如可在 1440p 的影像,自動重建更多內容符合的像素,令它變成 4K 超高清影像,即使 CUDA Core 未能實時造出 4K 解像度,都依然可靠 Tensor Core 的 AI 技術補救。另外 Tensor Core 亦會負責處理 DLSS(Deep Learning Super-Sampling)的新技術,透過 AI 深度學習來造出反鋸齒效果。可惜到目前為止,都未有遊戲支援 RTX 和 DLSS 技術,所以今晚公布的跑分並沒有測試這兩項技術,要待遊戲商稍後時間把這些功能加進軟件,才能再為大家實測介紹。

深度學習的應用
深度學習的應用。

非公版顯示卡全面出擊

NVIDIA Founders’ Edition 的瓦斯爐設計深入民心,當然各廠商推出的非公版設計均與公版截然不同。就好像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AMP、GALAX GeForce RTX 2080 SG Edition 和 MSI RTX 2080 Gaming X Trio,均採用 3 風扇設計,後兩者更加入了 RGB 七彩燈光特效。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AMP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AMP。
GALAX GeForce RTX 2080 SG Edition
GALAX GeForce RTX 2080 SG Edition。
MSI RTX 2080 Gaming X Trio
MSI RTX 2080 Gaming X Trio。

拆解 RTX 2080 顯示卡

示範型號: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AMP

採用 5 根 Heatpipes 的散熱器。
採用 5 根 Heatpipes 的散熱器。
ZOTAC RTX 2080 AMP 因為採用 3 風扇設計,所以 Boost 時脈高達 1830MHz,超過參考版的 1710MHz 及 NVIDIA Founder Edition 版的 1800MHz。
ZOTAC RTX 2080 AMP 因為採用 3 風扇設計,所以 Boost 時脈高達 1830MHz,超過參考版的 1710MHz 及 NVIDIA Founder Edition 版的 1800MHz。

[row][double_paragraph]

ZOTAC RTX 2080 AMP 的PCB。
ZOTAC RTX 2080 AMP 的PCB。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TU104-400A-A1 核心。
TU104-400A-A1 核心。

[/double_paragraph] [/row]

TU104 核心面積包含 136 億顆電晶體,面積達 545mm2,比 GTX 1080 GP104 核心的 72 億顆電晶體、314mm2 面積大許多。

[row][third_paragraph]

採用 Micron 7Gbps GDDR6記憶體。
採用 Micron 7Gbps GDDR6記憶體。

[/third_paragraph][third_paragraph]

採用全新的 NV Link 提供 SLI 功能。
採用全新的 NV Link 提供 SLI 功能。

[/third_paragraph][third_paragraph]

標準的 3 x DisplayPort (4096 x 2160 @ 60Hz)、HDMI 2.0 (3840 x 2160 @ 60Hz) 及 USB Type-C 輸出。
標準的 3 x DisplayPort (4096 x 2160 @ 60Hz)、HDMI 2.0 (3840 x 2160 @ 60Hz) 及 USB Type-C 輸出。

[/third_paragraph][/row]

RTX 2080 vs GTX 1080 vs GTX 1080 Ti 跑分實測

測試平台︰
顯示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AMP
CPU︰Intel Core i7-8700K (6C/12T, 3.7GHz Base, 4.7GHz Turbo)
主機板︰MSI 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
M.2 SSD︰Plextor M9Pe(G) 512GB
火牛︰NZXT E850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x64 1803
驅動程式︰NVIDIA 411.51 geforce win10 64bit international whql.exe

理論性能測試
理論性能測試
Far Cry 5 遊戲測試
Far Cry 5 遊戲測試。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遊戲測試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遊戲測試。
Rise of the Tomb Raider 遊戲測試
Rise of the Tomb Raider 遊戲測試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遊戲測試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遊戲測試
VR 測試
VR 測試
功耗測試
功耗測試

分析:4K 遊戲顯身價

由於 RTX 2080 的兩大功能︰Ray-Tracing 及 DLSS 功能並未開啟,所以 4K 遊戲成為展現 RTX 2080 性能的主要場所。在 1,920 x 1,080 2K 遊戲性能的測試中,RTX 2080 優勢並不明顯,雖然比 NVIDIA GTX 1080 公版快,但個別項目不如 GALAX GTX 1080 Ti EX OC White,如《FarCry5》、《Tom Clancy’s The Division》等等,都略為不如 GTX 1080 Ti。

相反到了 3,840 x 2,160 4K 設定後,便是 RTX 2080 的天下,這與 RTX 2080 內部架構的改進,採用新一代 GDDR6 提供更高的頻寬有關。另在 VR 測試部份,RTX 2080 與 GTX 1080 沒有太大的差別。

功耗介乎 GTX 1080 與 GTX 1080 Ti 之間

是次測試採用 NZXT 火牛的 CAM 軟件檢視顯示卡部份的輸出電力。結果顯示 RTX 2080 的 Idle 用電較高,竟比 GTX 1080 Ti 還高,看來 Drivers 還沒有完對 RTX 2080 作出優化。至於 Full-Loading 的部份,RTX 2080 最高不過是 167W,明顯低於 GTX 1080 Ti 的 251W,考慮到兩者效能十分接近,則 RTX 2080 的每瓦效能 Performance Per Watt 更為優勝。

採用最新《Shadow Tom Raider》遊戲測試。可惜未有 Ray-Tracing 功能。
採用最新《Shadow Tom Raider》遊戲測試。可惜未有 Ray-Tracing 功能。

密切留意雜誌詳細內容

有關 RTX 20 新系列顯示卡,我們會在 9 月 24 日(星期一)出版的第 1311 期《PCM》雜誌再作詳細分析,雜誌於各大便利店及報攤有售,敬請密切留意,謝謝!

作者:小洛夫、呀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