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發明比賽 培育創客(下)

梁博士接著說,現時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大學畢業時從事創科工作十分相似,均是運用知識,然後通過研究、製作和測試,製作成品。他指出日常在學校教授,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較多學生背誦應考的能力均高,但當要做計劃研究或協作時,就會表現力不從心,無從入手,他直言此類型計劃能改善學生上述的狀況。

[row][double_paragraph]

梁家傑博士有從事生物醫學工程方面的研究,他指出創客培育可培育學生全人發展。
梁家傑博士有從事生物醫學工程方面的研究,他指出創客培育可培育學生全人發展。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左起)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朱廣榮老師、鄧文偉校長和蔡志輝老師。
(左起)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朱廣榮老師、鄧文偉校長和蔡志輝老師。

[/double_paragraph] [/row]

籌備禮中 S3 創客比賽的是蔡志輝和朱廣榮兩位老師。蔡志輝表示該校的比賽及課程編排其實今年才有。去年曾教授 Arudino ,但結果不太如理想,主要是學生未能在課堂期間處理電子學方面應用,如插線、正負極等處理,課程後期作了大幅調整,由原本編排會教授摩打等內容,改動至紅綠燈等,但學習成果仍未見改善。

運用 Arudino 效果不理想

因此兩位老師再次於巿場上尋找其他合適教學的方案,部分產品如 Micro:bit 擴展性較低,不太適合中學學生進一步發展。最終他們選用 Makeblock 方案,並於課程編排上於中三舉辦比賽。採訪當日正是成果展,他坦言是次安排效果如理想之餘,也看到學生有很多改變。

助學生全人發展

朱廣榮老師接著說,他看到學生的改變,是從前只坐在座位上學習,毋需面對別人、甚少機會與人溝通。是次調整課程加入比賽元素,留意到學生從不懂表達至學會講解,印像最深刻的是曾有一組同學,初次介紹全個過程均是背台,既看不到展示,也看不到他們的作品。經由 STEM 課程後,學生學會了的不止是科技、創客的知識,更重要是可讓他們重搭很多高中的基本技能,如協作、溝通、表達等。

該校藉由培養學生創客的經歷,發展學生全人的能力。
該校藉由培養學生創客的經歷,發展學生全人的能力。

中五同學設計智能浴缸

兩位老師會致力於用 Makeblock 發展的原因之一是中五班三位學生蔡穎聲、余灝林和王凱欣,於早前外出參賽獲得佳績。三位同學所設計智能嬰兒浴缸,運用超聲波及溫度感測器自行加入放水和灌水,並加入用 App 調整溫度。設計概念簡單,但完成度高兼十分實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