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利是

不到一個月就到農曆新年,這個香港人極為重視的節日,又再被疫情拖累,特區政府決定取消年宵市場、煙花匯演,以至元宵綵燈會都一併停辦,今年的節日氣氛肯定大減。

加上為加強防疫,特區政府早就將限聚措施延至農曆年假,意味著親友拜年活動的規模同樣由大變小,以至由小變無。無法見面,利是又會不會少派了呢?

推動環保

實體利是的派發數量肯定會減,同時在這個電子付款大流行的今天,各電子付款平台正好有藉口全力推廣電子利是。一來提倡環保,減少利是封及印製大量新鈔,二來新年的網上聚會將有增無減,透過電子利是送上祝福。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年就以這兩大理由鼓勵市民使用電子利是,期望減少因應農曆新年印製新鈔產生的碳排放。當局估計,每年為過年而印製新鈔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約為330公噸。

香港未成氣候

電子利是算是從中國開始,好些年前已流行,皆因當地的電子錢包發展興旺,通訊及網購平台又以「搶紅包」方式向消費者提供優惠,經過幾年發展更成為熱門的推廣手法,消費者每到新年就搶過不停。微信在 2019 年 2 月發布數據指,單是在除夕至初五,收發「微信紅包」的人次高達 8.23 億,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在香港,其實從前年開始,電子錢包及流動付款平台都有力推過電子利是,惟未有帶起熱潮,搶優惠的人倒是有,真正用作派利是的則不多。或許因為派利用始終是傳統習俗,見面派出利是也是給對方的祝福,比冷冰冰的送出一個銀碼包含更多含意。更重要是,派發者不想給人一眼就看穿利是的金額,免於尷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