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的競爭力每況愈下時

常言道︰「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正好形容近年傷痕纍纍的香港,近日連引以為傲的國際競爭力都失守了,早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 IMD ) 公佈 2020 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由去年的第 3 位下跌至第 5 位;相反,曾經被譽為宿敵的新加坡蟬聯榜首。

報告的排名是根據 4 大因素釐定,包括經濟、政府效率、營商效率及基建。新加坡連續 2 年位列榜首,是因為擁有穩健的經濟表現、貿易關係和高就業率,教育系統先進也是其維持高排名的原因之一。至於香港,報告指出因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及新冠疫情下的經濟衰退,排名因而下跌 2 位。香港於「經濟」方面排名急跌,由去年第 10 位跌至今年第 28 位;「政府效率」及「營商效率」維持全球排名第 1 及第 2 ,「基建」則由 22 位升至 14 位。本港經濟表現下滑、政治動盪加劇、社會凝聚力減弱及中國經濟的影響下,令排名受挫。值得留意,是次評分未有牽涉過去幾個月所發生的事情,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及國安法立法事件,意味著明年的排名極有可能再下滑。

另一方面,英國 Z / Yen 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排名跌 3 位,而上海則首度超越香港,由全球第 5 升至第 4 位,至於新加坡則降至全球第 5 ,但仍以 1 分之微力壓香港。

香港的定位在回歸後相當清晰,其競爭力是建基於三點,首先是自身的競爭力,第二是中國的競爭力,第三是環球如何看待香港。香港科技創新在短期內是很難出現突破的,本地科技創新能力一直都較缺,始終香港屬商業型城市。此外,特區政府並沒有培養科技產業,在自由經濟體制下,香港的科研產業發展只能自生自滅。與此同時,香港科研人員數目不多,而且科研氣氛單薄。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多年來的科技政策都是欠缺長遠思考,每次政策都是泡沫式,只是加上潮流式的用語便完了,或是花上大量金錢於基建而沒有政策配合,以電競為例,花了 5 千萬改裝數碼港去推動電競,請問今天發展如何?面對每況愈下的競爭力,不論是科技還是其他方面的發展,都難免令人憂心,若然在短期內再遇上新的衝擊,恐怕香港再沒有能力駕馭。

香港競爭力未來何去何從?目前是時候重新思考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