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實現 教育每個不一樣學生

現今教育問題,日益受廣泛討論,但由於涉及範圍甚廣,過往有很多人曾致力解決,但未見成果。問題之一是工業教育方式,視每位學生相同,觀念以集體管理為本,有中學校長留意到此,以科技突破此問題。

本刊有多位專欄作者,如朱子穎校長、丁賜全醫生等均熱心於教育研究,他們近期也提出現今教育模式以工業為本,早就不合時宜。惟教育制度範圍龐大,有政府、學生、老師和家長,要牽動所有人圖改變並不容易。

今次採訪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校長陳錦偉,他致力實踐教育每一位不一樣的學生。於介紹前,先讓大家認識一下他的背景,就會更容易明白他為何有能力從事此設計。陳校長工程系出身,其後曾於文法中學及特殊學校任職,並於國際學校和津貼學校均曾擔任校長,他指出每次任職轉變大多源於可突破瓶頸,或找到更佳實踐教育的機遇。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校長陳錦偉注意到現今科技可協助有效解決學習差異,遂鼓勵全校老師考取認證,並而他是團隊當中最高齡的考生。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校長陳錦偉注意到現今科技可協助有效解決學習差異,遂鼓勵全校老師考取認證,並而他是團隊當中最高齡的考生。

記錄每位學生

接著他講解,其實早於 2006 年就曾提出面孔教育理念,他笑言所指並不是大眾所熟悉的 Facebook ,而是一套以「每位」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當時的內容就指出「在追求標準化教育制度下,學生的獨特性不受重視,他們個人能否改變自己適應課程或學校既定的規範,或是成敗的關鍵」。就上述所指已可理解面孔教育的核心原則,就要以每位學生為依歸。時至今日,他因應科技發展,終發展出兩套評估系統,以助每位學生發展。

[row][double_paragraph]

2006 年陳校長已提出教育是「沒有面孔」的教育,拒絕只追求標準化,應著重每位孩子的特質。
2006 年陳校長已提出教育是「沒有面孔」的教育,拒絕只追求標準化,應著重每位孩子的特質。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2006 年陳校長已提出教育是「沒有面孔」的教育,拒絕只追求標準化,應著重每位孩子的特質。
2006 年陳校長已提出教育是「沒有面孔」的教育,拒絕只追求標準化,應著重每位孩子的特質。

[/double_paragraph] [/row]

尋找每位不一樣

兩套系統其一是「Knowing U, Knowing Me」,此系統能顯示學生過往成績及現階段各項評估,以協助教師向家長正確及詳細講解學生的狀況。以小記角度來看,此系統有別於傳統成績表,傳統成績表只能記錄學生已考取成績的狀況,此系統能讓老師記錄預計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因應其學習能力,能向家長作出建議或提醒,以便讓家校有更緊密的合作,讓學生有更適合的發展。

[row][double_paragraph]

學校與軟件廠商合作所設計的「 Knowing U, Knowing Me 」系統,讓老師掌握更全面資訊,方便與家長溝通。
學校與軟件廠商合作所設計的「 Knowing U, Knowing Me 」系統,讓老師掌握更全面資訊,方便與家長溝通。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明知固問」是一個將學生能力分為四個層次的記錄。
「明知固問」是一個將學生能力分為四個層次的記錄。

[/double_paragraph] [/row]

另一套系統是「 Count 」,作用相似,但會顯示學生更長期的記錄,讓老師確實理解學生的變化。眾所周知,香港學生在中學時期達六年,當中或會因應學生遭遇而有所變化,當老師能瀏覽詳盡記錄,就更能適時評估。

[row][double_paragraph]

系統內另一個介面,以工字方式讓學生理解自身與全級最高分數差距,以最尾三格為例,當學生超出過往平均差,就需要注意。
系統內另一個介面,以工字方式讓學生理解自身與全級最高分數差距,以最尾三格為例,當學生超出過往平均差,就需要注意。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陳校長設計的教學評估系統是為「每位」學生而設,並非以級別作單位,其系統設計實用性及用心度,在學界難得一見。
陳校長設計的教學評估系統是為「每位」學生而設,並非以級別作單位,其系統設計實用性及用心度,在學界難得一見。

[/double_paragraph] [/row]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