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 AI 設計獲國際教育獎項

Author:

Published:

- 廣告 -

早前歐洲的 EdTechXEurope 博覽正式結束,值得注意的是今屆討論題目相當有前瞻性,而且是次有港人獲獎,筆者邀請到得獎者分享所見所聞,以及得獎的因由。

歐洲於 2013 年將當時流行的電子學習( elearning )集合,易名為 EdTechXEurope 博覽,自此一年一度召開,以集合有志從事科技教育( EdTech )人士藉此討論及交流。此外,該博覽會頒發兩大獎項,而今屆香港教育工作平台 Preface Education (簡稱 Preface ),也獲得了 EdTechXGlobal All Stars Rise Awards 獎項。

edtech2018
EdTechXGlobal 是國際科技教育博覽,集合了行業內的頂精英。

EdTech 日益受世界各地所重視,要知道重要性有多大嗎?從經濟角度看,有報告就指出,以目前對在教育支出的數字來看,至 2050 年未來的教育支出會大幅上升,單是六個主要經驗體系統佔全球教育需要求 80% ,涉及金額高達 1 萬億美元。

- 廣告 -

除了從經濟角度來看,也可從大會的議程看出 EdTech 的方向。開幕主題是「明天,我們將一直學習」,旨在未來每個人都會花現時三倍以上的時間學習。另一方面,由 Head of Google for Education 的 Marc Sanz Lopez 帶領的探討「學校在 2050 年還會存在嗎?」,也令人深思。簡言之,博覽內有很多探討個人化教育發展的議題。

Head of Google for Education的Marc Sanz Lopez指出未來學習趨勢。
Head of Google for Education的Marc Sanz Lopez 指出未來學習趨勢。

至於 Preface 如何得獎? Tommie 憶述評審意見表示 Preface 平台正是以科技教育為本,設計以個人化為目的,一方面進行教育,一方面收集數據,最終達至更佳的個人化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該公司產品是一個整體的學習方案,他分析指很多產品類似西藥,即以目標為本,但無形中有很多 Side effect ,評審指出他的產品就類似中藥,是一個顧及整體的教育方案。

Tommie 同時講解了心目中認定的 EdTech 意念。他指很多機構或學校,往往將科技和教育混合後稱為 EdTech ,他認為與真正的核心意念仍有頗大的差距。他舉一個例子作說明,時代廣場有推出 App ,而使用者不少,但該公司不會自稱為科技公司。真正的 EdTech 公司就應是以科技教育為本,自創立時就已注入相關元素,並不是將科技配合教育,而是兩者建構時同時發生,而 Preface 平台正以此為基本,並運用 AI 設計。不過,這裡只談及 Preface 平台得獎及 EdTech 趨勢,作為有志於此的創辦人來說, Preface 已推出嶄新的教學平台概念,稍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edtech2018
Preface 教育平台創辦人 Tommie 表示平台發展有乃通力合作,因此是次派員四位出席。
- 廣告 -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 廣告 -
- 廣告 -

Related Articles

- 廣告 -

Recent Articles

- 廣告 -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