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實踐社 開發小巴實時到站系統

小巴是香港公共交通的特色,方便快捷,但無法預計等車時間令港人又愛又恨。三位科技大學學生因為上學面對輪候小巴而煩惱,想出解決方法,開發專線小巴的實時到站查詢系統,並成立「智能交通實踐社」,目標利用數據令香港交通變得更智能。
乘搭小巴往往難以估計到站時間,就算路線固定的專線小巴亦無準時可言,更遑論公共小巴(紅Van)。科大位置偏遠,專線小巴是師生每日上學、放學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曾柏堅、袁洛桁和徐卓亮在科大四年的學習生涯中,飽受等候小巴之苦,因人龍長、時間難預計而被迫遲到的事不時發生,有人更試過因為候車太久錯過了中期測驗。曾柏堅指出,有時等半小時都未有車,有時又連續幾輛小巴一齊到站,實在難於安排時間。
他們表示,自從九巴的流動程式增設到站時間已吸走不少小巴客源。不過,小巴始終較方便和有直達優勢,仍有一定捧場客,只是時間較難掌握,等小巴就像一場搏奕。「究竟應該等下去,還是轉搭巴士?因為身同感受,一直想為科大社群幹一番事。」

左起:袁洛桁、徐卓亮及曾柏堅創辦智能交通實踐社,提供小巴到站功能,讓乘客出門更有預算,為小巴提升市場競爭力。
左起:袁洛桁、徐卓亮及曾柏堅創辦智能交通實踐社,提供小巴到站功能,讓乘客出門更有預算,為小巴提升市場競爭力。

從九巴創業比賽啟發

主修市場學的袁洛桁在 2015 年參加過九巴辦的黑客松活動,當時與團隊憑實時到站方案概念贏得冠軍。他透露,比賽後得到九巴公司主動接觸希望將技術應用至車隊,惟當時團隊成員因專注學業和其他發展而解散。眼見九巴在翌年推出類似服務而廣受市民歡迎,自己仍被等待小巴而折磨,便下定決心重新啟動項目,為小巴加設實時到站時間服務。」
他找來同在今年電腦工程畢業的曾柏堅及正在修讀第四年電腦科學的徐卓亮合作,以彩虹至科大的 11M 專線小巴為目標。三人在幾個月內乘搭上百次,人手記錄小巴到達每個站的時間及行車數據,如到站時間和行車距離等,以這些數據作為製作項目的雛型。

獲進智公交支持

花半年完成系統開發,便找專線小巴營運商測試,惟初期杏無音訊。三人未有放棄四出聯絡,終於遇上進智公交的管理層,獲答允給予旗下往來中環交易廣場至薄扶林下碧瑤的 8X 路線作測試。
智能交通實踐社的小巴到站方案分兩部分,司機程式和乘客程式。前者採用專用智能電話實時傳送車輛位置至伺服器。徐卓亮介紹,為達到方便易用的目的,智能電話採用自行修改的 Android 系統,就算重新開機或斷線,程式亦會自動在背景執行,司機毋須觸碰電話也能發送位置等資料。乘程式則查看小巴資訊,包括路線搜尋、到站時間、選擇附近車站,更有車輛實時位置圖。
這項目不但方便乘客,亦有助營運商管理車隊。袁洛桁指出,現時小巴的管理方式仍由專人在總站人手記錄,若用上程式管理,即時掌握各車輛的位置,可按路面情況和乘客量調配車輛。
[row][double_paragraph]

程式最大特點是在地圖上顯示小巴的實際位置,並列出即將到站的小巴時間。
程式最大特點是在地圖上顯示小巴的實際位置,並列出即將到站的小巴時間。

[/double_paragraph][double_paragraph]
用戶可查詢附近的小巴站,亦可按路線搜尋。
用戶可查詢附近的小巴站,亦可按路線搜尋。

[/double_paragraph] [/row]

爭取更多小巴合作

下一步將研究加入偵測人數功能,讓用戶從程式上得知下一班車餘下多少位置。徐卓亮透露,技術可能採用紅外線或直接運用車上智能電話的鏡頭配合機械學習的影像識別。
同時,他們將繼續爭取與更多專線小巴營運商合作。袁洛桁直言,小巴公司對成本相當敏感,加裝設備等考慮得極仔細,加上擔心數據外流給外界掌握經營方式。因此,業界對採用實時到站服務抱有猶豫。
對於沒有固定路線的紅 Van,曾柏堅強調,系統會更為複雜,甚至需要用上機械學習分析路線,稍後才會開發相關功能。
智能交通實踐社現時還在萌芽階段,藉著科大的創業基金啟動測試。之後尋找融資採購智能電話,安裝在其他合作的車輛內。至於盈利模式,他們計畫以社企方式經營,收入只求足夠應付營運成本,例如向城市規劃顧問提供道路用量相關數據。他們強調,一定不會在乘客程式上加設廣告,以免影響使用者體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