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的禁忌(二)

上期討論了「命令式的對話」,今期討論「子承父業」的謬誤。中國自元、明朝開始,所有工匠都設有「匠籍制」,工匠子孫世代承襲,不得改變。此制度一直延續至晚清,也影響了日本和韓國。

「子承父業」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歸為傳統思想,父親希望兒子繼承父業,也期望子女像自己一樣有相同的職業、嗜好和價值觀。

我們應該明白,子女由父母所生,但並不屬於我們。子女有自己的生命和思想。父母可以把愛給予子女,但不能把靈魂灌給他們。他們有上天賜予的生命和自由意志,選擇最合適的工作和伴侶,也要承擔選擇後的結果!現今的父母溺愛子女,悉心安排學校、興趣甚至宗教信仰。扼殺了年輕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剝奪了他們選擇學科的自由。

發展多元智能

現今的教育改革停滯不前,保守的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是最大阻力。老師只按課程綱要授課,學生讀書的目的,只是爭取良好成績。考試只著重語言和數學能力,完全忽略個人興趣和其他能力。近年有提倡多元智能論(Gardner,1983),除了語言和數學,還包括音樂、藝術創作、肢體運動、邏輯思維、內省能力、視覺空間及自然探索。

不過,若學生所作的「專題研究」及「小組習作」都是父母代做的功課。教育評核仍然著重考試,就算互聯網出現已經衝擊各行各業,保守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仍然抗拒電子教科書及平板電腦授課。很難讓父母接受小學生學習編寫電腦程式及設計電子遊戲!這是香港的創意產業落後於其他地區的主要原因!

浪費七年光陰

記得有一位同學,父母自小培育她當醫生,她十分聰明,名列前矛,但對當醫生全無興趣。她不能忽視父母的安排,勉強自己入讀醫學院。她順利畢業,但實習期間十分痛苦,每天都做沒有興趣的工作。她欺騙自己,做了一份有意義的職業,幫助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但她不希望終其一生做不喜歡的工作。最後她辭掉工作,重新入大學讀喜歡的工程。她現在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她雖然十分後悔浪費了七年時間當醫生,但慶幸沒有浪費一生做不喜歡的工作。

其實科技發展五年翻一翻,新事物推陳出新。父母如何保證自己的工作或生意不被淘汰呢?勉強子女繼承父業,只會培育子女成為墨守成規、蕭規曹隨的泛泛之輩!最終既沒有個人的特質,也缺乏生命力,甚至無法超越我們的父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