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流動應用程式的不足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令流動應用程式(App)亦大行其道,不論商業或公共機構,近年都積極開拓及編寫App,情況尤如在千禧年代網頁流行一樣,特區政府為了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近年開發了不少流動應用程式供市民使用,據知過去兩年已花逾一千萬元,而每年營運開支更高達三百五十萬元,然而,繼去年審計報告對政府 Apps 作出嚴厲的評價後,早前又有另一團體表示關注,並設立「十大廢 App」名單,當中開發成本最高的 App 為水務署的《WSD Mobile App》,費用高達一百五十七萬元。

筆者認為各政府部門開發 Apps 絕對是一件好事,在與時並進之餘,亦有助推動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由於開發政府 Apps 的費用來自公帑,若有不善之處必定引起市民極大迴響,故此,各政府部門在開發 Apps 之前需要有一個清晰目標,例如有些 Apps 是有時限性,甚至一次性,屬於宣傳項目的一部分,而有些是供長期使用。此外,由於手機屏幕細小,當設計 Apps 時便需要考慮其可用性(Usability),不少 Apps 的設計由於以網頁為藍本,忽略了兼容手機介面的重要性,結果令用家使用時感到不便而被放棄。

從學術研究而言,每個政府開發的 App,目的與設立互聯網網頁無異,為了增加接觸市民的機會,便利市民在任何時間及任何地點,都能夠享用政府提供的服務,因此功能必須夠貼地和實用,切忌在開發 Apps 時以行政主導的心態去設計和監察使用者,例如對於一些已登記而長期沒有使用的市民,應以溫馨提示而不是以警告字句作為通知。對於一些使用量低的政府 Apps,筆者認為那些部門需要調查當中原因,究竟是宣傳不足?還是設計出了問題?各部門應該透過一套統一而有效的機制去監管使用量,在 Apps 開發前做多一些預備工作,了解市民真正需要,切忌為了追上潮流,為做而做。

總結,筆者期望特區政府在汲取了經驗,了解自己不足之處後,未來將會推出更以民為本的流動應用程式,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