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薄利魔法

小米上市前夕,相關的動作特別多,旺角彌敦道的大型街鋪上星期開幕,加上宣布與長和合組策略聯盟,在長和系的全球電訊和零售渠道銷售小米產品,曝光率爆燈!

自己之前未曾買過小米的產品,但早前在某商場小米的一個大型 Pop-up Store 中,也買了個外置電池來用,雖然自己對小米產品的軟件私隱處理方式有所保留,但充電池一類的產品也有一定的口碑,最重要的就是其低價策略。同樣的產品,小米可以做到低對手便宜一半。

零售價格破壞

以前小米以電商為主,對其他手機或者手機配件產品的零售商,不會造成直接競爭,不同品牌會在各自的市場,各有各做,影響不算大。但現在小米都走入零售連鎖店,同類產品就有難了。試想想,小米專櫃一個 10,000mAh 充電池賣 $99,掛在附近陳設架的,要賣到 $150 至 $200 以上,一個 iH 電飯煲,小米賣 $549,其他家電品牌的最少都要賣上一千多元。當小米擴大零售線,這種價格破壞的影響力,對其他電器品牌的壓力不可能忽視。

小米產品以性價比突圍,小米創辦人暨行政總裁雷軍也表示過,小米的硬件產品綜合淨利潤,不會超過 5%,超過 5% 的部分,都會以價格或推銷的方式發還予顧客。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手機品牌,蘋果的利潤比率大約是 35%,三星是 15%,國產手機會低一些,但也都有 10% 左右。雷軍的 5% 承諾,有機會讓公司的準備金不足,萬一遇上像中興一樣的產業鏈出現問題,又或者某些零組件價格有大幅變化,小米的營運會變得相當高風險。2017 年小米有 53.6 億的利潤,比率是 4.7%。

維持顧客關係

小米以手機起家,不過了解現時小米產品的「米粉」都知道,近年小米透過併購及合作,快速推出智能家居硬件,包括手機、手機周邊、智能健康裝置、智能家電、智能生活,和智能新科技產品等等。這些產品,當中有不少毛利是相當高的,而且部分是消耗品,只要品質保持,好容易會養成固定顧客群。相比蘋果產品如 iPhone、MacBook,平均使用時間都有兩至三年,小米的做法,就使手機產品的顧客,就算未曾換手機,中間也可以在小米生態鏈下消費。這一種軟性的市場推廣策略,使小米快速成長,也像是一隻會生金蛋的母雞一樣。當小米走上國際,這個魔法表演才是剛剛開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