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子女善用電子裝置學習

隨著各中小學開始實施自攜裝置(BYOD)計劃,家長也開始關注子女使用電子裝置的情況。流動裝置如平板電腦或手機可隨時隨地使用,小孩有機會躲在自己房間,或到商場和餐廳使用,以逃過父母的「法眼」。進入網絡世界後,孩子更有可能接觸到不良色情網站,或沉迷於遊戲程式。要消除電子裝置所帶來的隱憂,家長必須做好準備功夫,留意子女使用電子裝置的情況。

第一次讓孩子接觸流動裝置前,家長應與孩子約法三章,並向他們訂明使用守則。首先,要訂立使用裝置的時間,避免小孩長時間對著電子螢幕。並要令孩子清楚裝置是「學習工具」而非「遊戲中心」,不可隨便下載遊戲程式,更要提醒孩子不可沉迷使用電子裝置,影響日常生活和學業。

約法三章明訂守則

如果裝置原本屬於家長,便需要評估裝置內的應用程式是否適合孩子使用,作出適當的篩選,將不相關的程式刪除,再下載適合孩子學習的應用程式,例如看短片學生字,或益智拼圖遊戲的程式等。下載程式後,也不代表家長的任務已經完成。父母應先試用應用程式,了解程式的性質是否包含學習元素,內容是否健康。如果程式的遊戲不含教學元素,無助孩子增長知識,便要三思要否留給孩子使用。

選擇應用程式的同時,家長亦可認識與家庭有關的設定,例如於電腦或網絡設備上建立家庭群組,使用家長監護功能,了解孩子使用電腦的時間和網站瀏覽紀錄。流動裝置方面,用家可利用「熒幕使用時間」功能,訓練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也可避免子女沉迷使用電子產品。

為提升學習而設遊戲

做好一切前置工作後,家長也要定期跟進,加入適合子女學習的應用程式到裝置上。首先要了解的是應用程式的學習成效,例如學習語言的程式或遊戲是否具備字典或讀音功能,讓學生學會更多詞彙和正確讀音,而非單純玩遊戲。另外,家長要先了解程式的遊戲模式和運作,例如孩子可否在遊戲選擇適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程度或過關模式,以增加遊戲的挑戰性,並誘發學習動機。香港教育城網站的「小校園」便是一例,設有針對不同學科的學習遊戲,部份遊戲備有不同關卡和難度,適合不同程度的孩子,從而建立個人化的虛擬學習環境。

要令電子裝置用得其所,推動電子學習絕不容易,除了以上準備功夫,家長也要多聆聽子女意見和需要,了解他們的興趣,與孩子一同發掘有趣而具教育意義的應用程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