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及至救世軍林拔中紀念學校學習創意活動十分新穎,加上是全級性活動,其實有 8 位老師參與和構思,分別是馬啟能、丁浩賢、徐曉峰、曾素貞、倪燕玲、李達然、鄭桂新和李瑞盈。筆者採訪時是活動的第四日,當日由丁浩賢老師講解活動的實施細節。
丁浩賢表示創意活動的中心要訣是讓學生「體驗」,老師們同心合力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有概念,也就是有「輸入」成為基礎知識,然後教授他們將所學在腦內轉化成創意,最後通過 3D 打印變成實物。
輸入創意
現在先介紹首兩天的五個活動,這就是「輸入」的部分,主要由三個創意思考方法結合,活動要訣是讓學生自由發揮,適當時間再予以引導。
1. 拼思多明
運用腦力激盪法,提供空間及實物,讓學生不斷提出構想,但不加以評價。不要局限思考的空間,鼓勵想出越多主意越好。
2. 跳出思路
運用奔馳法的P、S。活動內容是利用吹泡泡活動,要求學生自製工具以「取代」現有的工具。從以讓學生體會,只要改變思考或想法,所有日常所見的工具也有其他用途。
3. 勇於嘗識
運用奔馳法的A、M。活動內容是透過一則短片,引發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見物品的用途,如汽水罐,也可以有十多種其他用處。目的是讓他們理解,通過調整或修改,可以付予物品更多功用。
4. 細心觀察
運用腦力激盪法及奔馳法的S。活動內容是給予日常所見少接觸的物品,讓學生想出物品的用法。其中一個例子是給予學生包裝生果的「發泡膠網」,部分學生未曾接觸過此類物品,發揮創意時,可將之構思為保暖手套等物品。
5. 重新組合
運用奔馳法的C、P、R。活動內容是要求學生重組紙箱的用途,透過合併、剪裁或修改,而成為一件新的物件。
創意與實物連結
腦袋裡有了「創意」後,那如何能讓孩子的設計變成實物,而非紙上談?
老師們先通過「估你唔到店」,強化孩子們塑膠能變成各種實物的想法,教授他們用3D打印。技術門檻已適合孩子,加上成品成本所費不高,遂將此技術與計畫結合。這樣孩子可學習3D軟件的概念及技能,並將創意成真。
理念實作
該校使用了兩套免費的雲端軟件,分別是Tinkercad及Autodesk 123D,選用軟件最主要是雲端、免費和簡單,後來發現不少學生回家後,還有興趣自發修改,證明是次體驗活動十分成功。
分享成果
最後一步就是成果分享。前面所述的每個步驟是讓學生們通過學習和製作,實踐創意。然而創意往往需要不斷的改良,分享成果方面既可用不評分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鼓勵,也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與人交流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