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如故

為配合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雖然不知道還要多久才完工,或者是否會再超支)。青嶼幹線 8 月中開始實施雙向收費,因為如果港珠澳大橋通車,青嶼幹線便不是汽車出入大嶼山的唯一通道。但卻因為這個「小改動」,便要改善往大嶼山方向的收費站系統,卻因此觸發了大規模塞車,癱瘓了附近的交通,也耽誤了很多趕往機場乘搭飛機離港的乘客。事後運房局及運輸署的官員也到過現場,認為除了是因為還有五條繳費通道需要安裝收費亭之外,還有是汽車司機未習慣需要停車繳費。問題是,為何香港的隧道繳費系統仍然這麼落後,需要用人手收費?

收費亭還沒有安裝好,就實施雙向收費,已經是一個重大錯誤;早前城門隧道已經可以用八達通或者信用卡繳費,最少會比人手收費快一點,相反青嶼幹線卻沒有在改建收費亭時加入該項措施,又是另一項重大錯誤,當錯誤重疊另外一個錯誤,產生的後果當然是無法估計。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快易通」在香港推出了差不多 20 年,和八達通差不多是同期推出,幾乎每個香港人都使用八達通,但快易通卻只有幾成車主使用,原因是大部分不使用快易通的車主都認為每月支付$35行政費用太昂貴,尤其那些週末才開車的車主。如果政府可以在大部分管轄的隧道補貼快易通,或者快易通向隧道收取一部分費用,令快易通的行政費用下降,便會有更多車主願意使用自動繳費糸統,加上車主可以使用八達通及信用卡,從而令每日在隧道繳費處大排長龍的情況得以改善。

長遠當然要研究電子道路收費及如何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才可以有效解決交通擠塞的問題,但以香港政府現時的思維,到底能否撥亂反正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