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萬創新還是翻新?

自公布預算案後,學界本周熱門話題之一,非一百萬莫屬。一百萬能做甚麼呢?有老師於網上直言,要的不是錢,而是長遠承擔和規劃;有校長已公開表示會購置 AI 等高科技器材。究竟「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畫應是甚麼呢?

稍稍回帶, 2015 年全民已是 Wi-Fi 的年代,官津學校設備仍停留在有線階級, 當時甚至不少學校也沒有足夠的寬頻設施。當時對學校的支援停留在 70 年代,有桌、有椅、有課室、有老師、有學生就是學校,看似學界與社會接軌。就算是推行了 Wi-900 ,於 2016 年左右,採訪時,就曾於學校課室遇上 2001 年版本的 Windows XP 電腦。不少學校老師私下反映,學校資金不足,就算有資金,也需要 IT 技術人員管理學校網絡。

港校 70 年代實驗室

時至今日,早前有「 10 萬資助」,不少學校藉此添置器才或翻新「電腦室」,加入活動桌椅,變身為 STEM 課室。另一方面,因應 STEM 盛行,確實也有不少老師於此時提升自身能力,當中甚至有老師指出到 S 和 E 元素的科學實驗室及 DT (設計與應用科技 ,再前身是木工、金工)確實有需要提升。

想一想,就算有 DT 室,也會像多年沒翻新的電腦室吧!學校教育自 60 、 70 年代開始受普及並受到重視,教育制度及學校興建,大多已有數十年歷史。以現今社會來說,居住設施也需要適時更新,那麼 100 萬作為學校培育英才的資金,是否單單只注重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的設施呢?

世界各地創新實驗室

翻開世界各地新聞及資料,美國早前也有學校,自 1966 年建校以來一直維持現狀。早前該校籌備翻新生物、物理及化學三個實驗室,估計需粍資約三百萬美元,當地師生及巿民普遍認為有此需要,畢竟舊有實驗室只能簡單的煙霧實驗。

另一邊廂以實務馳名的印度,有地區就於 6,000 間中學展開了設立高科技實驗室( Hi-tech labs )及智能教室( Smart classrooms )的項目。預計在硬件上,需要更新先進的實驗設備、高效能電腦、立體打印機和其他連接互聯網的設備。

目的是用新科技設備及系統幫助學生學習解難,並防止現時反覆背誦的學習模式,預期有效提升學生們的批判性思考及分析能力,更重要是幫助教師設計創新的教學方法。然而有報導指出此項目面對的難題:該如何增加撥款和招標的透明度。此外,有教育專家讚賞當地政府積極協助公立學校,務求將教育水準與私校看齊,也值得一讚。

若果一百萬撥款,能為學界帶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對社會而言,相信是低成本高回報的計劃。相反,若只有口號上的字眼,或會淪為沒意義的課室翻新工程。

延伸閱讀

https://www.pcmarket.com.hk/2019/02/27/%e8%b2%a1%e6%94%bf%e9%a0%90%e7%ae%97%e6%a1%88%e7%a7%91%e6%8a%80%e5%88%b8%e5%8a%a0%e7%a2%bc%e8%87%b340%e8%90%ac-%e9%9b%bb%e7%ab%b6%e7%84%a1%e4%b8%8b%e6%96%87/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