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onkey Mind】中港網購現實

去年,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 262,394 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 12.0%;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 27,898 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 49.7%,比例由前年的 8.0% 增至去年的 10.6%。市場預期網購仍持續高速增長,最受影響的當然是靠實體店銷售的零售商。當然,零售商也可自行發展網購,但面對種種問題,包括產品在實體店及網店的分流與定位,以及怎樣避免互相競爭拉低整體毛利率等。

O2O(Offline-to-Online)是近年常見的解決方案用辭,對實體店來說仍然無法解決問題,只能減慢生意流失,亦不能避過毛利率受壓的慘況。瑞銀在上月中發布《2015中國消費品行業展望》指出,受電子商務衝擊及成本高企,有85%零售商表示今年擴張較慢, 甚至可能會關店。這比例高於去年的 72%,代表零售商對於今年的展望比較悲觀。

香港人愛逛街
但香港卻是另一回事,新鴻基地產(016)剛公布旗下 9 大商場去年全年人流按年增長 15%、營業額按年上升 18%。民生商場 REITs 代表置富(778)及領匯(823)業績屢創新高,可見除中國遊客有貢獻外,本地居民仍因生活方便傾向親身到商場購物。

有些上市公司計畫發展網購,擁有 OK 便利店網的利亞零售(831),於 2013 年中推出 Fingershopping.com,顧客可到其分店取貨,但年多以來仍缺乏聲勢,惟網站所銷售的貨品與店鋪有所不同,算是有協同作用。另外,CEC 國際(759)旗下的阿信屋,亦曾有推出分區網店的計畫,但暫時被擱置。至於高調地打算在香港大攪網購的香港電視(1137),儘管看看王維基怎樣打破香港人的消費習慣。

香港人並非抗拒網購,最重要是有何誘因。香港人其實熱衷在淘寶購物,一來買到一些在港較難找到的東西,二來價錢便宜。最近,我趁日圓低位,在樂天網訂購了在香港有品牌分店的朱古力,雖然運費佔貨價 50%,加起來仍比在香港購買便宜得多。香港人,就是這樣實事求是。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置富(778)及領匯(823)。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