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Trend】智能城市變走塞車問題

f5bc199f384651ca0871953e06408ffa0192d48e.jpg

作者:思科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招卓敏

大家相信塞車的現象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消失嗎?或許大家也對此感到懷疑。然而,思科最近發布一則有關塞車、名為「The Last Traffic Jam」的短片,片段開始時呈現一眾司機及乘客在塞車時無奈的表情。鏡頭一轉,這些塞車情景,原來是來自「最後博物館」(The Museum of Lasts)中的一項「展品」,展示出在「智能城市」透過結合保安、雲端及分析科技,將塞車的景象變為歷史,永藏於博物館之中。

IT 業界,甚至社會大眾對智能城市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已不再感到陌生。其實,在建基於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互聯(Machine to Machine)上,可進一步將人、流程、數據及物件智能地相互連繫,從而邁向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網絡發展新階段。同時,有 8 項關於今年的科技發展預測,其中數項與物聯網及智能城市息息相關,值得政府及企業參考。

1. 流動裝置不可或缺:應用程式對企業而言仿如氧氣一樣舉足輕重,已是商業世界的必需品。若摒除應用程式作為「萬物互聯」發展策略的一部分,企業將喪失由流動裝置所帶來的商機。

2. 自主網絡是基本要素:預計於 2018 年,全球將有逾 200 億的互聯裝置,自主網絡Autonomic Networking將成為支援「萬物互聯」的基本要素。資訊科技需要擴展以應付大量的數據,而軟件定義網絡(SDN)及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將有助簡化網絡。

3. 物聯網革新網絡保安:未來2至5年,資訊科技保安將擴展至營運科技(Operational Technology),並出現如互聯汽車等的全新應用例子。業界亦將從過往的預防式 (Preventative)保安,轉變為攻擊前中後三階段網絡保安策略。

4. 實時的數據分析:處身大數據時代,需要提供即時的數據分析,當中要有感知性、預測性及安全的網絡。

5. 工作環境的革命性改變: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企業環境對全新工作技能的需求,將引伸推動可穿戴及流動設備的需求,大大革新營運科技。

其實,全球各地已陸續展開建設智能城市 的項目,香港作為去年「全球創新指數」位列頭 10 位最創新的城市之一,當然對發展智能城市及物聯網當仁不讓。政府早前發布的《數碼 21 資訊科技策略》公眾諮詢文件,以及近日宣布的《2015 年施政報告》,均展示發展智能城市的決心。當中於施政報告中,更指出會以九龍東為試點,研究發展「聰明城市」(Smart City)的可行性,同時重點闡述將廣泛地利用傳感器、物聯網及海量數據分析等技術,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以及推動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物聯網及智能城市的發展一日千里,機遇無限。從上述的重點科技預測中,相信政府及企業應該明白如何做好充分裝備,把握機遇,推動創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