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aholic】全新消費模式的博弈

最近一個提供汽車接送服務的「應用程式」,因被警方突襲,拘捕了 3 位職員及檢走大量文件而成為城中熱話,這多少證明依靠互聯網的消費模式(不論是購買貨品抑或服務)愈來愈受到廣泛大眾的注意。5e2477afc9051b4f25d76b4dbe6aed1167cefaad.jpg

雖然市民有了透過網上消費的意識,可是政府卻顯然未有與時並進,在處理相關問題往往欠缺方向,標準模糊,做多錯多,最後甚至加深警民之間的衝突。

筆者向來支持創新意念,而且「應用程式」為市民帶來方便,為業界帶來良性競爭,絕對不是壞事。可是,凡事都有兩面,所以亦不能在此一面倒的支持「應用程式」,畢竟這個應用程式還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應用程式」僅擔當中間人角色,一切風險還是由客人和司機承擔。馬路危機四伏,出現人命傷亡時往往難以追究。筆者也曾見過「應用程式」旗下,有非法改裝的車輛,追究起來,責任誰屬?

30fa0a427b32812961eb920a2aa039e27700d6da.jpg

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還未有一套完善的監管系統。網上購物是否關乎資訊科技?時下網上充斥盜版產品,所以一般都由海關負責。如果售賣的是食物,食環署又應否參與監察管?關於出版物品的話,責任是否就交到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幾時才有一套完善的監管系統,是政府其中一個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做生意的一方也不能坐以待斃,筆者常常將做生意比喻為捉棋,一盤生意要做好,就要預先想好至少十步。可是,今時今日可能還要多想幾步才足夠。其實,律政司司長也曾表示,這些出租車服務仍有合法經營空間,即使拉了人也未必能成功檢控。如果經營者做足準備,杜絕非法改裝車的出現,不給人入位,或者就能防止魯莽執法的不幸事件發生。政府也應該為這個新的消費模式成立特別小組,多跟業界溝通,以創造一個可以雙贏的生存空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