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客戶服務

  • Zoom AI Companion 生成式 AI 擴充 Workplace 及 Contact Center 功能

    Zoom AI Companion 生成式 AI 擴充 Workplace 及 Contact Center 功能

    Zoom 去年推出生成式 AI 功能 AI Companion,在視像會議期間回答用戶關於會議內的問題,緊貼會議進度。該公司進一步擴展生成式 AI 功能,將 AI Companion 加入至團隊協作軟件 Workplace 和客戶服務平台 Contact Center ,成為從視像會議攻入其他商業軟件領域的武器。

    Zoom 亞洲負責人 Lucas Lu 指出,自從去年 9 月推出 AI Companion 以來,累計用戶數量已超過 51 萬,最熱門的功能是會議摘要,已撰寫超過 720 萬份。 Zoom 一直以來有加入 AI 功能,如虛擬背景、 Zoom Room 的 Intelligent Director​​ 自動擷取房間內與會者容貌分鏡等, AI Companion 實是技術伸延。

    開發 AI Companion 採用聯合模型策略,除了自行訓練的 LLM,還有第三方廠商 Meta、OpenAI、Anthropic 的 LLM。Lucas Lu 稱,這做法能夠將各 LLM 的長處用於合適的功能,較為靈活和容易開發新功能,而且不額外收費,付費訂戶都可使用。自動會議摘要、語音轉換文字、情緒分析等功能支援 36 種語言,包括廣東話和繁體中文,而 Team Chat 聊天摘要支援 9 種語言亦有繁體中文在內。

    客戶服務結合視像及 AI

    Zoom 近年將視像會議服務擴展至客戶服務市場,即使 2021 年未能成功收購雲端客戶服務中心 Five9,之後自行開發方案 Contact Center。Lucas Lu 表示,現時市場上的客戶服務中心方案過於分散且難以整合,無法趕上跨平台的客戶服務體驗。Zoom 的 Contact Center 特點整合各客戶服務功能,無論客戶經即時通訊、電話、視像會議聯絡,客戶服務代表都能跟進,甚至切換至不同的聯絡方式。

    他稱,尤其視像會議愈需求愈來愈大,也開拓客戶服務中心的體驗。以電訊商為例,客戶網絡遇上問題,直接經視像會議向代表展示路由器的燈號情況,便即時協助解決,毋須再多查問。

    Zoom 將 AI Companion 加入 Contact Center,以生成式 AI 加強方案的功能。如客戶致電時,系統即時翻查該客戶過去的記錄,並生成簡單重點給服務代表了解情況。在切換通話模式,由代表接手對話機械人的即時通訊,或文字轉至語音通話時,AI 自動生成摘要,讓客戶不用重複問題。當完成對話之後,AI 生成通話內容總結,提供後續行動要點。AI 還能分析客戶情緒、參與度等,有助企業了解客戶服務品質。

    Lucas Lu 表示,Contact Center 至今有超過 700 間企業使用,截至去年第四季的業績,用戶數量按年上升 3 倍。其中有澳洲的國家殘障保險計劃管理服務公司 My Plan Manager 將該方案整合至 Salesforce 的客戶關係,以更低成本營運客戶服務中心。區內亦有金融服務公司用該方案在分行建視像會議客戶服務中心,由服務代表團隊支援所有分行的客戶。

    另外,Zoom 推出協作軟件 Workplace,同樣加入 AI Companion 功能。其中有 Ask AI Companion 內置在多個軟件,包括 Mail、 Team Chat、Notes、Docs 等,給用戶準備好工作,能夠自動完成會議紀錄、整理相關後續工作、製作議程草稿,以及整理對話、電郵和文件重點。而 Team Chat 上提供智能日程安排,在對話中自動偵測潛在會議需要而安排會議時間。

    最新影片

  • e-banner 轉用 AWS 雲端客戶服務中心 AI 加持 IVR 流程設計省 80%

    e-banner 轉用 AWS 雲端客戶服務中心 AI 加持 IVR 流程設計省 80%

    網上商店做好客戶服務是業務成功的要素。網上數碼噴畫公司 e-banner 受疫情所累,期間客戶服務運作備受挑戰,為提升服務水平改用新客戶服務系統,最後決定選用 AWS 的 Amazon Connect 雲端服務,配合文字轉換語音 AI 服務 Amazon Polly,透過互動式語音應答 (IVR 系統)自動處理大部分客戶查詢。

    e-banner 營運總監雷凱傑指出,過去 3 年的疫情為營運帶來極大挑戰,嚴重時期難以安排員工上班接聽客戶的電話查詢。「要知道,客戶在網上提交的稿件,大部分都趕急。若沒有足夠人手應付查詢,只能盡力維持服務。」

    雷凱傑又稱, e-banner 的客戶服務中心設在辦公室,在工業大廈之內,曾試過多次因為斷電令熱線無法運作。之前的系統已使用了 7 年,代理商不再為硬件提供支援,為免額外增加維修成本,決定更換整套客戶服務熱線系統。

    比較過幾套方案,決定選擇雲端客戶服務。他表示,原因之一是系統彈性較大,例如可以讓員工在辦公室以外接聽公司電話,包括在家工作,解決基本的客戶服務挑戰。

    新系統的 IVR 配合人工智能服務有助提升客戶服務效率。雷凱傑指出,通過 Amazon Polly 服務即時產生語音,將 IVR 系統由固定變成動態。以往系統接聽客戶來電,只限固定流程,播出的內容更要預先錄製。新系統的語音由人工智能生成,而且廣東話發音流暢自然,能夠支援動態查詢,如訂單狀態、更改取貨門市等。

    「新系統自動處理逾六成查詢,餘下四成由員工接聽。收到客戶來電時,系統自動配對客戶電話號碼,顯示訂單號碼及聯絡資料等,讓員工可即時處理客戶問題。憑著 AI 生成增加彈性,新系統節省 80% 的 IVR 設計流程,整體維修和升級成本亦減 40% 。」

    E-banner 是本地中小企,跟其他全球大型企業一樣用 Amazon Connect 建立雲端客戶服務。AWS 香港解決方案架構部主管余廸遜舉出多個外國例子,如讓網上旅遊 Priceline.com 支援逾千位服務人員在家工作回應客戶查詢。中國海爾旗下的美國通用家電配合 Amazon Polly、對話機械人服務 Amazon Lex 自動回應客戶常見問題,以及用語音轉換文字服務 Amazon Transcribe 分析通話記錄,客戶服務改善流程。

  • 【Market Trend】亞洲「自主客戶」 影響未來客戶服務

    作者: 英國電信全球服務部亞洲、中東及非洲客戶關係管理主管Vijay Venugopalan

    消費者只有在商戶提供更輕鬆便捷的購物旅程時,方會在該商店花費更多。在現今商戶擁有前所未有地更多與客戶有效通訊及接觸方式的時代。但諷刺的是,現實中很多商戶並未有意識到其正為客戶的購物旅程帶來不便及困難。

    大部分客戶均表示,與客戶服務人員溝通的過程中感到挫敗。最近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有 62% 客戶認為過往的遭遇,令他們疲憊不堪。更讓人驚訝的是,僅有 13% 受訪者表示,在第一次聯絡客戶服務時,能夠獲得所需的協助。

    亞洲客戶變精明
    亞洲及世界各地的客戶正變得更精明,足見商戶與客戶兩者的意識上存有縫隙。現今新世代的「自主客戶」(即摒棄自動自覺的品牌忠誠度,尋求家人、朋友及網上身分不明的用戶,支持其購買決定。)能夠輕而易舉地從網絡上獲取資訊,在購買任何產品或服務前,深入鑽研及審核每個細節。他們使用網站及流動應用程式,傾向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在與商業機構互動交流中保持主導。

    以上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洞見,是由英國電信與 Avaya 的《自主客戶 2015:智慧客戶服務蓄勢待發》調查研究中擷取。研究結果為企業揭示了如何更佳地與客戶互動聯繫,並最終贏得客戶信任,創造更加互惠互利關係的多個關鍵機遇。

    新世代的客戶,尤其是亞洲擁有強大潛在購買力,但他們亦較為難取悅。因此,企業需要更了解新湧現的客戶群,並羸取他們身體力行支持。

    促使購物更輕鬆
    促使購物旅程更輕鬆便捷,是與自主客戶建立更具成效的關係是第一步。這對全球客戶都非常受用,尤其身處亞洲,迅速增長經濟體系的消費者。絕大多數來自中國(90%)、印度(84%)以及新加坡(81%)的客戶均以「便捷性」為購買時的優先考慮因素。

    亞洲客戶亦正在為商戶如何建立更好的客戶聯繫方式制訂標準。上述三個地區的客戶均傾向通過不同的客戶服務渠道滿足自己的需要,此亦是商戶需要採用全渠道全方位覆蓋方針的原因。這意味著,不止於增加網上自主服務,以至電郵至電話服務,更需要加入讓客戶的購物旅程更輕鬆便捷的功能。

    15d334fcdbf3d77eb7a6e7caf4df348a455027b4.png現今亞洲的消費者已屬「自主客戶」,卻期望一旦要支援,可全方位跟客戶服務部溝通。

    建立全渠道溝通
    隨著愈來愈多消費者使用不同裝置購物,為客戶互動交流的方式帶來更廣泛的選擇。其中一個關鍵要素是,要讓客戶能在不同渠道之間方便快捷地切換,例如人們能夠通過一款應用程式展開互動交流,並利用發送或轉發訊息,與客戶顧問以電話溝通,處理其查詢。以上並非只是「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對客戶而言非常重要的附加價值。

    挑戰存在於分裂與匯合,即是客戶需要用各式各樣不同的渠道聯繫客戶服務人員,卻預期在不同渠道的數據能夠交匯,並不同媒體中亦可使用。對商戶而言,關鍵在於銷售及客戶服務均需要緊隨消費者所到之處。這亦意味著要確保完善的支援,方可讓自助服務對客戶更具吸引力。

    客戶喜歡自助服務,但若在過程中出現問題,他們則希望能夠立即獲得相關專員的支援。商戶需要知道,客戶顯然重視一系列讓他們能夠獲得協助的渠道。亞太區的客戶,尤其是印尼、印度和中國客戶均認為,在任何產品網頁上都附有客戶服務熱線號碼。

    視象亦在客戶服務上開始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印度、中國及印尼的客戶更期待商戶能提供視訊聊天服務。此外,全球有四分之一客戶正在通過社交媒體尋求客戶服務,例如印度及印尼的客戶就偏好以 Facebook 聯繫商戶。

    隨著客戶服務在各種各樣的渠道擴展,機構需要更強而有力的安全保障,以及更快捷的方式識別客戶身分及驗證付款。客戶亦表示對語音生物科技持有熱忱,四分之三客戶均指出希望在客戶服務中能夠使用更多相關科技。

    總括而言,自主客戶正期待商戶為他們提供更具智能的客戶服務方針。然而,要實現此並非易事,若商戶希望客戶能夠踴躍分享更多個人資訊,必須加倍努力保障客戶的私隱,釋除他們的顧慮。最終結果絕對超過所付出的努力,成就更多互動交流,同時帶來收獲豐富的客戶關係。

  • 3 香港推動升級版電子客戶服務(eCS)平台

    1ffed9ccbd6859d8e7ca42187d39643b3068e6f3.JPG
    3香港提供「過料特工」資料轉移服務,換機唔怕麻煩。

    3 香港打著「Making Better」的理念,最近宣布推動升級版電子客戶服務(eCS)平台。3 香港電子化客戶服務平台「iChat」已在 2011 年推出,到現時為止已合共投資近千萬港元於開闢新 eCS 渠道。升級版 iChat 無論用戶是否 3 香港客戶一樣可用,一般而言約九成 iChat 用戶可於 30 秒內與 iChat 大使展開對話查詢賬單及服務資料。另外 3 香港提供「過料特工」資料轉移服務,配合 Facebook 專頁、自助服務站及為長者服務的「老友記時間」,以多平台服務為用戶帶來輕鬆愉快的客戶服務體驗。

  • Facebook Messenger踩入網上客戶服務

    Facebook Messenger踩入網上客戶服務

    58160741b4a1aad05f6cf50b5a2c520c3ce8099d.pngFacebook 在年度開發人員大會 F8 上宣稱,即時通訊程式 Messenger 升級成內容平台,加入企業服務 Business on Messenger,化身為客戶服務渠道。

    Business on Messenger 開放企業與消費者在一對一對話視窗,作溝通之用。例如消費者在網上商店看中某件產品,可透過 Messenger 向店主提問,甚至在追蹤貨品、退貨等。

    Messenger 用戶目前有 6 億,利用此平台,小商戶毋須自設客戶服務系統,便能跟消費者通訊。據知,目前 Everlane、Zulily 等零售商已打算採用這平台作客戶服務,但 Facebook 要等到更多商戶加入才會正式推出 Business on Messenger。

    Facebook 上星期已在 Messenger 加入付款按鈕,讓用戶可即時轉帳變朋友。相信 Facebook 要將 Messenger 轉型,跟 LINE、Viber,以至大陸的微信等同類通訊平台競爭。